close

【解密檔案】河南博物院萬千國寶集一身

" alt="" >

上世紀80年代的河南省博物館工作人員合影

" alt="" >

如今博物院每天都迎來大批遊客

" alt="" >

各種外事活動中台中註冊商標靜電機參觀河南博物院成瞭不可缺少的項目

" alt="" class="">

河南博物院主體展館風貌

閱 讀 提 示

2008年3月20日,河南博物院免費開放首日,上萬名市民排隊參觀。為防止意外,院方在場館內外增設160名保安。人們擁向博物院,隻為近距離欣賞那一件件令人嘆為觀止的國寶,親身接受中原千年文明的神聖洗禮。

迄今已有82歲高齡的河南博物院,是存放數萬件國寶的地方。其中,鎮院之寶“蓮鶴方壺”和“雲紋銅禁”是我國青銅器中的極品,也是國傢文物局規定永久不準出國(境)展出的國寶。

在本報持續進行的“我的‘心’地標”推選活動中(您可以撥打電話:0371-65766666或發送電子郵件至:mengran@vip.sohu.com 參與評選),展示河南文化窗口的博物院,自然成為廣受大眾看重的場所。讓我們走進河南博物院,看看她的人氣指數為何如此之高……

□大河報 記者孟冉文李康圖

厚重河南的裁量之地

最近,供職於河南一傢涉外旅行社的田先生接瞭來自新加坡、韓國的幾個旅遊團,客人們將在9月底抵豫。“他們對河南博物院特別感興趣,原本安排半天的參觀時間增加到一天。”田先生說。

坐落在鄭州農業路的河南博物院,因其主館建築造型極具中原特色和風格,更因其珍藏著數萬件瑰麗國寶,被人稱作是一座“開放的金庫”,每天都引來大批遊客盡情徜徉,沉醉其間。

田先生告訴記者,即將來河南觀光的新加坡旅遊團中有一位老先生,對博物院非常癡迷。2005年12月,老先生在臺北歷史博物館看瞭一場“古中原王朝秘寶展”,這是由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臺北歷史博物館聯合籌辦的一次大型文物珍品特展。老先生看到瞭120件金、玉、銅、陶、瓷及木漆器等各類質地文物珍品,尤其是對河南博物院選送的79件國寶贊不絕口,大呼“過癮”。當得知河南博物院現藏文物達13萬多件,其中國傢一、二級文物5000多件,尤其是藏有武則天登臨嵩山時留下的“除罪金簡”(目前我國發現的女皇武則天唯一的一件文物)時,老先生希望親臨河南博物院的願望越發強烈。田先生向記者轉述老先生的話:“我去河南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博物院!”

2008年3月,河南博物院免費開放短短10天內,便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為應對觀眾的“井噴”高潮,該院不得不新招聘兩名專職引導員,加裝瞭安全欄桿和燈光照明,增設寄存櫃200多個,新添一批休息椅、童車、輪椅、急救用品,還增印10萬份導覽手冊。

“參觀博物院,讓我們有瞭更多瞭解中原博大精深文化歷史的機會。我是山西人,同樣為河南深感驕傲……”采訪中,記者翻閱厚厚的觀眾留言簿,字字句句令人動容。

30年代“堪居台中抽水肥 全國第二”

“河南博物院一路走過來很不容易,最早叫河南省博物館,在世年齡比我還大一歲。”今年81歲的許順湛老先生感嘆。許老現為河南博物院名譽院長,他閱歷豐富,治學嚴謹,著述等身,是河南文博界公認的“大傢”。

“上世紀20年代初在新鄭發現瞭鄭公大墓,為瞭安頓墓裡的寶物,才建瞭個博物館。”通過許老的講述,博物院的“前生”漸漸清晰——1923年8月25日,新鄭縣紳李銳在自傢菜園(今新鄭市豫劇團所在地)掘地打井時,偶然挖得數十件青銅器。當年9月1日,駐守鄭州的北洋陸軍第14師師長靳雲鶚巡防至新鄭,聽說這事,命人在李傢菜園挖掘數日,共出土100多件青銅器。

據考證,新鄭是春秋時期的鄭國國都,從李銳傢挖出的大墓埋葬著該國一個國君(究竟是哪位國君,目前仍沒有定論),故稱鄭公大墓。新鄭青銅器的出土,很快引起全國關註。史料記載:“1923年9月19日,河南省督理張福來、省長張鳳臺聯名致電靳雲鶚:‘豫省為吾華古代文化中心,此種古物有歷史上重要價值。敬祈飭屬籌設河南歷史博物館……’9月23日,河南省議會致函靳雲鶚:‘聞臺座以出地所在,應歸河南保存……’9月23日,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亦致電靳雲鶚,稱應將鄭公大墓文物展陳供學者研究……”至此,新鄭古物歸入河南古物保存所(河南省博物館前身)收藏。

1927年6月,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馮玉祥決定將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並入河南大學;7月,河南省博物館在原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地址上(今開封市三聖廟街)落成,遂將鄭公大墓出土的青銅器保管起來。河南省博物館甫一開放,觀者如潮,每天最高接待人數近4萬。資料記載,1928年,前來該館的觀眾達75萬多人。

“1930年12月1日,河南省政府將河南省博物館確定為社會教育機關。”許老說,1930年至1936年間,是河南省博物館藏品最豐富的時期,當時曾有評論說:“統中國博物館所藏物品,除故宮博物院外,河南省博物館堪居第二之位置……”

風雨數十年幾經變靜電機安裝

正當在全國“堪居第二”的河南省博物館大步前行時,抗日戰爭爆發。開封淪陷後,藏於館內的大部分銅器、鐵器下落不明。1949年11月,國民黨政府從館中挑出5119件文物和1450套(冊)圖書運往臺灣。至此,河南省博物館元氣大傷。

新中國成立後,河南省博物館恢復正常工作。1961年6月,該館由開封遷至省會鄭州,並入1958年興建的河南展覽館。

據許老介紹,從上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位於鄭州市紫荊山的河南展覽館主要用於展示“當代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當時最出名的有“河南大煉鋼鐵”、“河南工農業躍進”等幾十類展覽。80年代之前,河南省博物館也進行過不少與文物毫不沾邊的展覽。

“我就是省裡挑來做‘長垣縣階級教育展覽’的講解員,後來留到博物館的。”河南博物院研究員張勇回憶,1970年7月,她是下放長垣農村的知青,因“有初中文化、會說普通話、形象好”而被選中到河南展覽館當講解員,“那時每天參觀展覽的有上萬人,講解員的工作很重要”,當年12月,張勇被正式調入省博物館。

“1973年,郭沫若給省博物館題寫瞭館名,河南展覽館從此不存在瞭。”張勇說,從1977年恢復高考時起,她就努力補習,為將來考大學做準備。

1983年,張勇終於等來瞭圓夢大學的機會。“那時館裡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許順湛老師當館長,他愛學習,鼓勵年輕人要上進。”張勇說,當年,復旦大學歷史系面向全國博物館招收第一屆進修生,經過選拔,河南省博物館有4人(全省有5人)獲得復旦大學考試資格。“我很幸運,全館考上3人,我是其中之一。大學兩年,讓我對文物產生瞭濃厚興趣。”她說,作為一名來自農村的知青,同時又受到“文化大革命”影響,她能以“33歲高齡”上大學,實在太難得瞭。

從陳列部一般員工,到部門主任,再到館長助理,直至晉升研究員,張勇說“感謝博物館改變瞭我的命運”。

學術分歧難擋郭沫若厚愛

許順湛同志:

您的信收到。《關於中原新石器時代文化幾個問題》,也讀瞭一遍。我提不出什麼意見……田野考古工作在我國還進行得不夠普遍,不夠深入,不夠系統化。要得出最後的定論,恐怕還須作大量的工作。既存的說法,應該說還沒有台灣電動床工廠脫出假設的范圍,隻要有更多的新證據,是可以推翻,別立新說的。爭必須大膽的爭,但總要實事求是,以理服人,言之有物,不要輕易扣帽子。這恐怕是值得註意的……

敬禮!

郭沫若六〇年六月十日這封現存於河南博物院的郭沫若親筆信,見證瞭許順湛和郭沫若的“親密友情”,也表達瞭這位新中國文物考古事業奠基者對河南文博的厚愛。

許順湛和郭沫若的真正交往始於1959年。當年6月底,郭沫若在安陽、鄭州、洛陽和三門峽考察河南文物古跡,許順湛全程陪同郭沫若6天。“在那一個星期裡,我們無話不談,可說是忘年交。”許老說,此後,他和郭沫若書信不斷。那封被許順湛珍藏至今的信,緣於他和郭沫若的一次學術分歧。

1960年,許順湛發表《關於中原新石器時代文化幾個問題》一文,首次提出仰韶文化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的觀點。“這與郭老的觀點不一致,也與當時的教科書和整個學術界的觀點相對立。”許老說,文章發表後,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向郭沫若請教,不想很快就得到瞭回信。“郭老的信不長,但意義重大。”許老說,首先,他鼓勵後學,讓人敬重;其次,他是大傢風范,提倡學者大膽提出新意見;再次,他對考古工作“在我國還進行得不夠普遍,不夠深入,不夠系統化”的思考,不但對河南,對全國考古界都有指導意義。

讓許老欣慰的是,後來事實證明,他提出的學術觀點大致是不錯的。“其實,細讀郭老的信,他對我也提出瞭婉轉的批評,暗示並提醒我不要隨便扣帽子。”許老說,最近他重新翻閱自己以往的文章,發現裡面的確存在郭沫若指出的毛病,“每次重讀他的信,都感到很親切,很現實”,他認為,郭沫若這封信不僅對他是個警戒,而且對當下學術界的學者,特別是年輕朋友,都是一種教誨。

現址取意“九鼎定中原”

1991年秋,河南省博物館迎來由“省級”到“國傢級”的嬗變機會。

當年,國務院決定由國傢和河南省共同投資籌建新館舍。然而,當時全國適逢基本建設高潮,各設計單位“活”滿為“患”,沒人願意承擔新館設計。正當省博物館一籌莫展之際,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卻明確表示,願意承擔河南博物院的方案設計。

采訪中記者瞭解到,齊康此舉,是出於報恩之心。齊康是我國建築界的老前輩楊庭寶的得意弟子(楊庭寶與梁思成齊名,在建築界向有“南楊北梁”之譽),而楊庭寶是河南南陽人。

河南博物院怎樣設計,才能把中原文化的特點與現代風格完美地結合?齊康一時難以找到靈感。不久,齊康到登封,他登上古觀星臺,頓感如此宏偉建築,正是自己苦苦尋覓的中原之氣。借助觀星臺飄蕩天地間的超然靈感,齊康揮筆繪就瞭河南博物院:主體展館呈金字塔形,整體建築共設九座,采取中國傳統建築中心對稱佈局,有“九鼎定中原”的寓意。其四角由四根斜梁互撐,整體而論,構成四面八方,體現出易經八卦的特質;金字塔頂,指向北方中天,象征中原乃地心天中。

1997年7月,河南省政府決定,將中原石刻藝術館與河南省博物館合並,成立河南博物院。1998年5月1日,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的河南博物院新館隆重開放。

“我傢住在文博社區,與濃縮中原千年歷史的河南博物院一路之隔。博物院非常值得一去,我都不知去過多少回瞭……”每次迎來新遊客,田先生都介紹河南博物院,都會向遊客發放他印著寓意“九鼎定中原”主館照片的名片。

推選理由

上海網友“我心永愛”:去年到河南博物院參觀,有幸聆聽瞭華夏古樂團的演奏。那空靈飄蕩的韻律,精心營造的歷史氛圍如穿越時空隧道,讓我感受到瞭神秘輝煌的兩周列國間的風雲際會。有機會,我還會去河南大飽眼福和耳福!

原河南博物院講解員、現旅居國外的趙唯唯:

1999年6月20日,我為視察河南博物院的江澤民同志講解文物,他誇贊我們是“國傢級的博物院,國傢級的講解員”。無論我身在何處,永遠牽念博物院。

原載於《大河報》2009年08月27日 A21版

編輯:魏蔚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skww24240 的頭像
    uskww24240

    鮪魚的網購清單

    uskww24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